基本概念
-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由一个互联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和一组用以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一个数据集合称作数据库。DBMS的主要目标是要提供一个可以方便、高效地存取数据库信息的环境。 - 数据视图
数据库系统是一些互相关联的数据以及一组使得用户可以访问和修改这些数据的程序的集合。数据库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用户提供一个数据的抽象视图,即系统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 - 数据抽象
系统开发人员通过以下几个层次的抽象来对用户屏蔽复杂性:
3.1 物理层: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实际上是怎么存储的。(数据是如何存储的,编译器为开发人员屏蔽了这一层的细节,就像java中对象是如何存储的一样)
3.2 逻辑层: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sql语言描述的,像java中类的定义)
3.3 视图层:最高层次的抽象,只描述数据库的一部分,系统为同一数据库提供多个视图。(数据选择呈现) - 实例和模式
特定时刻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集合称作数据库的一个实例。而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称作数据库模式。(对比java中的对象与类)
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物理模式在物理层描述了数据库的设计,逻辑模式在逻辑层描述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在视图层也可以分为几种模式,有时称为子模式,它描述了数据库的不同视图。 - 数据模型
5.1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一个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的工具。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物理层、逻辑层以及视图层数据库的设计方式。
5.2 数据模型可以被分为四类
(1)关系模型(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2)实体连续模型
(3)基于对象数据模型
(4)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数据库语言
- 数据库操纵语言(DML)
1.1 过程化DML 要求用户指定需要什么数据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数据
1.2 声明式DML 只要求用户指定需要什么数据,不需要指定如何获取 - 数据库描述语言(DDL)
数据库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定义来说明的,这些定义由一种称作数据定义语言(DDL)的特殊语言来表达。
2.1 一致性约束
2.1.1 域约束
2.1.2 参照完整性
2.1.3 断言。域约束和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断言的特殊形式。
2.1.4 授权
2.2 数据字典
DDL的输出放到数据字典中,数据字典包含了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